邓州门户网,邓州在线 邓州门户网手手机app
  邓州吧   茶馆杂谈   邓州73岁“老雷锋”用朴实行动告诉人们——雷锋不老 精神永生
返回列表
查看: 1871|回复: 1
收起左侧

[邓州事儿] 邓州73岁“老雷锋”用朴实行动告诉人们——雷锋不老 精神永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6 23: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是一位身有残疾的73岁普通老人。但,半个世纪来,他执着地坚守着雷锋精神——部队3年间,他年年被评为“雷锋式好战士”“技术革新能手”;48年来,他收养孤儿15名,义务代管代育小孩800多名;22年来,他开办“雷锋修车铺”坚持给弱势人群免费修理自行车,他的“雷锋三轮车”免费为村里人服务,他的“家庭广播站”让村里人倍感温馨;在他的影响下,村子成为有名的“和谐村”。半个世纪来,他用朴实的行动告诉人们——雷锋不老,精神永生!
他,就是邓州市穰东镇葛营村73岁退伍老兵王恒彦。 2012120411074602.jpg

双手捧大15个孤儿

11月28日,踏着凛冽的寒风,王保红带着两个孩子,千里迢迢从北京赶到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葛营村王庄组王恒彦老人家里。

推开院门,院子里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学雷锋的标语,一辆写有“雷锋车”字样的电动三轮车正在一角充电,修车铺的上方张贴着一张变了颜色的雷锋头像,王恒彦老人自己焊做的简易的翘翘板、儿童转椅上几个孩子正在快乐地玩耍。看到这熟悉的一切,王保红禁不住泪如雨下。

1976年一个雨雪交加的下午,王恒彦裹挟着一阵冷风从外面匆忙回到家里,他的怀里抱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女婴。女婴满脸青紫,饿得嘤嘤直哭。“家里没有吃哩,只好用羊奶来喂她,保红这孩子是我用羊奶喂大的。不会抱孩子,就用双手把她捧过来捧过去。”王恒彦老人回忆道。如今,王保红已经成家,并且跟着丈夫在北京打工。

王恒彦老人说,王保红是他收养的第三个孤儿。从路边抱回第一个弃婴的当天夜里,新婚仅10天的妻子便逃出了家门,从此再也没有回来。直到现在,王恒彦老人仍孤身一人。为了报答养育之恩,王保红结婚后,极力说服丈夫同老人一起生活。

人们时常会问他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时间可以倒回去,你会不会当着新婚妻子的面再次收养孤儿?”

王恒彦老人总是反问道:“雷锋是一个有爱心的人,见到有困难的人总是要上前帮助。你能忍心看到一个个无辜被抛弃的弱小生命不管吗?”

从1964年退伍至今,王恒彦老人先后抚养了15名孤儿。如今,他们大多已经成家立业。虽然终生未生育孩子,但王恒彦老人却儿孙满堂。每逢喜庆节日,这个小院便充满了欢声笑语。

大西北的第二个“雷锋”

1959年,王恒彦应征入伍到解放军某部汽车修理连,当了一名工程兵。随后,部队远赴大西北,开始参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建设工作。

王恒彦第一次来到了戈壁滩,真正见识了“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天空飞鸟绝,大雁不落脚”的荒凉景象。茫茫戈壁,人烟罕至,干燥缺水,寸草不生,气候变换无常。夏天烈日高照酷热难忍,冬季寒气逼人直入骨髓。尤其是狂风终日呼啸,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王恒彦和战士们经常在漫天的风沙中施工作业,干风吹裂了皮肤,沙石击打着身躯。没有住房,缺粮少菜,便挖地窝、住帐篷、喝苦水、吃干菜,许多战士口干唇裂,流鼻血不止。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干一行,爱一行。有爱就有力量。”在大西北期间,王恒彦得知当时身在大东北的雷锋的故事,便时时处处以雷锋为学习楷模,勤奋工作,争当表率,并立下誓言,“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被誉为大西北的第二个“雷锋”,王恒彦因此年年获得“雷锋式好战士”“技术革新能手”等荣誉称号。

“雷锋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1961年底,已经荣升为班长的王恒彦因工作出色,随部队转入北京参与某国防工程的建设工作。在北京,虽然自然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工作设备和工具依然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工程进度。1961年11月14日,王恒彦值班,任务是负责派工,不参与工作。当天,汽车连一辆汽车电瓶出现故障,急需修理,而修理汽车的新工具又没有送来,如果使用不合格的老工具修理汽车电瓶势必会出现危险。怎么办?作为有经验的老兵,王恒彦果断把新兵推到一边,自告奋勇,亲自动手修理。在修理汽车电瓶最后一根连线时,不幸果然发生,王恒彦左臂粉碎性骨折,被紧急送往解放军309医院。

“不管付出任何代价,也要保全他的左臂!”当得知王恒彦的情况后,部队领导给医院下了死命令。最终,王恒彦的左臂因伤势过重,留下终生残疾。

老雷锋带出一个和谐村

“左邻右舍们,大家下午好!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11月15日,刚吃过午饭,王恒彦老人便从乡政府熟人那里借来一张人民日报,向村里人广播十八大报告内容。

1964年,王恒彦从部队退伍回到邓州老家,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环境的变迁,并没有改变他的作风和信仰,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继续以雷锋精神鼓舞自己,用朴实的行动演绎着榜样的力量。

回乡后,王恒彦正赶上全国大扫盲,就愉快地担当起了扫盲老师,办起了耕读教育班。王恒彦老人说,当时条件差,没有教室,就把烤烟棚、车棚、磨房当教室,没有桌凳就用土坯堆,没有黑板,就用木掀板、门板代替。老人说,有困难,就看雷锋日记,从雷锋日记中找答案。

自从新婚妻子出走后,王恒彦就再也没有结婚,他把所有精力和心思都花在为村里人服务上。

他利用在部队学到的一手电焊技术,自己焊制了好几件幼儿玩耍设备——翘翘板、转椅、健身器等,并且腾出自己的三间房屋义务为村里人照看孩子,教孩子读书识字。同时,开办成人夜校班,自费订阅科技报刊,免费向村里人传授科学技术。直到2009年,他的“义务教育班”因不符合国家规定,才被停止。40多年来,他义务为全村群众代管代育孩子800多名。

1990年,他购置工具开起“雷锋自行车修理铺”,免费为老年人和中小学生修车。22年来,他不仅没有赚到钱,每年还要赔进去200多元自行车零件钱。

1998年麦收期间,一户村民因烧麦茬而引发火灾。这事儿深深触动了王恒彦老人。于是,他就自己动手购买大喇叭、电线、音响等设备,开办起家庭广播站,每天把从自费订阅的报刊上看到的新闻、生活小常识、天气预报等播发出去,让村民不出家门就能知晓天下大事,安排处理好日常生活。村民王保兴说:“王大爷的家庭广播站让我们感到很亲切,很温馨,如果一天听不到他的广播,大家就会非常相念。”

2010年至今,王恒彦先后更换了双侧股骨头,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但他总是闲不住。每天总是骑着他的“雷锋车”带着工具修桥补路,想方设法为行人和车辆提供方便。几十年来,受他资助的贫困学生足有100名之多。汶川、玉树发生地震时,他骑着“雷锋车”,亲自到镇政府分别捐款500元。

王恒彦乐于奉献,被村里人称为大善人。他收入微薄,每月仅有1000多元生活补贴,但他自己十分节俭,一年到头很难见他添置一件像样的衣服。但是,在关爱他人方面他却十分慷慨。2007年,他自费购置电动三轮车,特地命名为“雷锋车”,并在车上刷写、悬挂学习雷锋的标语,义务拉同龄人上街赶集、理发、走亲戚,接送本村小学生上学放学,成为葛营村一大亮点。邻居小李经常外出赌博,不顾年老生病的父亲。得知情况后,王恒彦老人三年如一日亲自上门免费接送小李父亲上街理发。村里人看到后,纷纷指责小李。小李羞愧难当,不仅戒掉赌博,而且更加孝顺生病的老父亲。在王恒彦的影响下,他所居住的王庄村民小组,尊老、爱老、敬老蔚然成风。特别令人敬佩的是,对于村里涌现出来的“孝儿子”、“孝媳妇”,王恒彦一有机会就自己编写稿件,在家庭大喇叭上反复播送,使尊老、爱老、敬老的氛围在村里越来越浓厚。

“雷锋就是我一生的榜样。不管我在哪里,我都始终把他记在心里,时时刻刻想着为周围人服务。我老了,但我的精神不会老,我要把雷锋传承下去,让人们世世代代记住他!”老人说。老人那饱经沧桑的脸上写满了坚毅。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6 23: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收藏:19 | 帖子:1万

广播台

精彩推荐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
手机客户端
邓州门户网公众微信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377-62265777